1998年10月18日清晨,贵州凯里市电影放映公司大楼内,刚升任大十字派出所副所长的安坤被发现遇害,身着警服倒在楼道,死因是头部遭钝器击打、胸部被尖刀刺穿,随身六四式手枪及子弹丢失,现场仅余枪套。
安坤因与妻子分居,租住在大楼三楼,案发时正值深夜,遗体至次日清晨才被发现。
案发地紧邻派出所,周边人员流动密集,安坤工作性质特殊,可能因接触犯罪分子遭报复。
警方推测作案工具包含锤子等钝器,而丢失的枪支极可能被用于后续犯罪,案件形势十分严峻,而这就是建国后最著名的大案之一凯里两案...
1.
1998年10月18日清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
电影放映公司大楼的楼道内,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
一位早起上班的员工,在经过楼道时,不经意间瞥见了一具男尸。
惊恐之下,他尖叫着报了警。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只见被害人身着警服,静静地躺在楼道里。
经确认,死者身份为刚升任凯里市大十字派出所副所长的安坤。
推测他是深夜时分回到位于案发地三楼租住房屋的过程中遇害的。
死因是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并被尖刀刺穿了胸部。
警方初步怀疑钝器是锤子之类的工具。
电影放映公司大楼二楼是办公室和财务室,顶楼三楼就是安坤的住所。
在那时候,安坤和妻子因感情矛盾分居,没有住处,就和公司经理商议后,租了他们三楼的房子一个人居住。
由于晚上放映公司下班,遗体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被发现。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安坤随身佩戴的一把六四式手枪和六发子弹丢失了,家中只剩下一副枪套。
案发地点距离安坤工作的大十字派出所很近,走路只需几分钟,可周围商铺很多,人员流动大,安坤出入难免和人接触,谁和他发生矛盾很难说。
又因为他工作难免和犯罪分子打交道,遭遇报复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手枪是被他们抢走,那案犯下一步就有可能是持枪作案,形势十分严峻。
2.
警方立刻展开了调查,现场除了一些凌乱的血脚印,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他们时刻担心丢失的手枪被打响,可44天之后,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98年12月1日中午时分,凯里市418医院家属区17号楼501室,时任中国银行凯里支行行长、43岁的乐桂健,妻子房小远以及14岁的女儿在家中惨遭灭门,同时被杀害的还有他们的邻居刘巧云。
警方抵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
刘巧云躺在门口前,胸中一枪,身上有刀伤20余处。
乐桂健身中两枪,其中一枪打在头上。
他的妻子和女儿则是身中多处致命刀伤死亡。
当天下午,房小远的弟弟过来串门,才发现这家人惨遭灭门。
一位邻居向警方提供线索,案发那天中午,501室内突然传出女孩的一声惨叫,然后就是急促的脚步声。
邻居们了解平时夫妻二人对女儿的管教严格,误以为是又在训孩子,但那次吵得很厉害,还心想怎么打孩子这么凶呢。
可这邻居和乐行长夫妻两人并不熟,于是就建议同样是邻居的刘巧云去劝说一下。
刘巧云是418医院的医务科副科长,死者房小远是人事科科长,两人是同事,两家人的关系也很好。
刘巧云得知乐家可能在吵架,先是给他们打了一通电话,但刚接通就被挂断。
热心的刘巧云只想着去帮忙调解矛盾,就独自一人去了乐行长家里,却卷入了这场灭门案中,成为了受害者之一。
其他邻居完全不清楚501室发生了凶案,只听见了楼里传出“砰砰”的声音,当时就以为是谁家的暖水瓶摔爆了,或者是柜子倒了。可后经警员确认,其实那就是案发的时候开枪的声音。
因为居民从来没有接触过枪支,所以就无从辨别。
3.
那个时期,城市监控摄像头安装还没有普及,案件的侦查非常艰难。
警方只能从案发现场寻找线索,现场的抽屉柜子全都被翻动过,床垫也被刀子划开,十分凌乱。
乐桂健家中所有现金和贵重物品全都消失不见,一块30万元的金表也不翼而飞,财物尽失。
灶台处,煤气罐阀门是打开状态,管子被割开,电炒锅里还有一颗子弹,周围一大堆衣服和被褥等易燃物被淋上了酒精,一个水盆里还有白酒,两瓶白酒的空瓶子被丢弃在旁边。
这表明凶手在作案后试图制造失火的现场,用电炒锅的热量引爆子弹和泄漏的煤气,但最终因煤气罐里的燃气不足而没有得逞,由此现场很多证据都得以保留。
显然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时候是戴着手套的,而且事后对现场进行了一些处理。
警方用了五天时间勘验案发现场,终于在卧室里一个被扔在床上的衣架上面,提取到了属于陌生人新鲜的指纹,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连续型指纹。
此外对现场的弹痕检验和提取的弹壳进行技术鉴定,确认这起灭门案中凶手使用的枪支,正是案发44天前,派出所副所长安坤被抢走的那把六四式手枪。
而且以上两起案件,现场提取到的脚印和被害人身上的刀伤,均十分吻合。
于是警方将44天内发生的两起命案并案调查。
凯里是座小城,两起案件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十字派出所与中国银行凯里支行离得很近,又因为受害人的职业关系,让坊间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市民人心惶惶。
418医院家属区居民特意请了风水先生,到每家每户做法事辟邪。
因案情重大,影响广泛,“10·17”“12·01”两起案件被警方称为凯里悬案,悬赏20万征集线索,这至今仍是黔东南州警方给出的最高悬赏。
4.
乐桂健的朋友说,他生前行事低调,没听说与人结怨。
因案发现场的财物丢失,警方最早就认为这是入室抢劫谋财害命。
可他身份原因交际广泛,多与上层人士交往,也有可能是因为利益问题得罪了什么人,遭遇仇杀或被雇凶杀人。
凶手很有可能是外地人,作案之后大概率已经跑路。
一个派出所副所长,一个中国银行支行行长,两起案件之间,两个被害人生前是否有什么关联,都给这起案件蒙上了一层迷雾。
由于现场没有其他过硬的证据,衣架上提取的几枚指纹,随后被作为最重要的线索。
1998年,计算机系统并未普及,其信息化技术还不发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和全国联网的指纹库也没有建立。
指纹的比对工作,只能由技术人员人工比对,效率很低。
逐个去收集可疑人员的指纹,如果想比对外地的指纹库,只能是出差到当地进行比对。
为此专案组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劳改劳教场所。
当地的民警只要外出,基本上都会带着协查通报。
专案组先后选派500余名干警参与侦破调查,相关人员1万余人,形成卷宗78卷,可无奈还是只能眼看时间慢慢流逝,调查工作始终未有进展。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真相难寻,凶手逍遥法外。
案发后几年,家属只能得到“调查中”的回复,后来也逐渐丧失了信心,几乎就不去了。
甚至有的死者家属去世的时候,还在念叨这个事情。
这两起案件已然成为了每个警员心中的一根刺。
专案组一直没有撤,案发的501室也一直被封存,以便随时查看现场提取物证。
警方偶尔会打开窗户通风,以防止霉变。
只要有了新的破案思路,专案组就会到现场重新勘验寻找线索,虽然每次都是以失败收尾。
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和执着,18年以后终于迎来转机。
5.
原来案发以后,凶手既非藏匿于角落,也非逃亡海外,而是就在凯里市,甚至一路风生水起,做到了正科级干部的高位。
时过境迁,刑事侦查与刑事科学技术不断升级,多年前的疑案命案也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之所以警方在两案中已经提取到了嫌疑人的指纹这一重要证据,又付出巨大的努力,调查工作却没有任何收获,很大原因是指纹本身存在瑕疵。
这个指纹是变形的,嫌疑人在留下指纹的过程中,手指和物品的接触瞬间发生扭动和摩擦,从而让留下的指纹形变和模糊,这让技术人员在当年进行人工比对的过程中,辨别难度非常大。
而随着刑侦技术的精进,对于指纹鉴别这一项工作,也已经来到了另一个级别。
在十多位指纹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把曾经变形和模糊的指纹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还原,并对几枚指纹的所有重点特征重新标注。
这样一来,现在的指纹证据已经是多年前无法比拟的全新版本了。
2016年3月,警方把凯里两案作为目标案件列入侦破工作。
封存的案发现场被再次打开,警方先排除了仇杀的可能。
经过细致研究,他们感应到这个案件跟这俩人本人没啥关系,犯罪分子的目的就是先抢枪,抢枪的目的就是要抢财,所以做了这两起案件。
同时警方把嫌疑人的范围缩小到黔东南。
在现场提取到的四枚指纹是破案关键,这四枚连指指纹均为斗形纹。
根据这个特征,工作组找到了突破口。
一个人一只手上连着四个斗形纹,这个很特殊,符合当地少数民族指纹的特点。
以此警方制定了新的指纹找人策略,采集黔东南州全部33岁至63岁,也就是案发时15岁至45岁年龄段男性的指纹进行比对,不能漏掉一人,即便不在当地,也要追查出去,找到下落。
这个目标群体有100多万人。
6.
于是每天开始有大量的指纹采集信息录入。
而当专案组通过海量工作,采集到60多万人的时候,这项看似大海捞针的工作竟然真的完成了。
2016年11月8日,台江县看守所采集了一个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可就在录入之后出现异常,系统警报大响。
而指纹的来源就是曾担任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城管局局长、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副主任的黄德坤。
警方认定,黄德坤的指纹与两案中被害人乐桂健家衣架上提取到的指纹证据高度吻合。
随后经过审讯,黄德坤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很快供出共犯潘凯平。
警方很快将其抓捕归案,他被捕时为凯里市经济开发区某政府部门临时聘用人员。
至此18年悬而未破的两起大案就此告破。
18年前的黄潘二人为何如此胆大妄为,杀警抢枪又持枪入室犯下灭门案?
最玄幻的是,这黄德坤怎么就成了一名正科级干部呢?
黄德坤出生于1964年,侗族人,老家在黔东南的镇远县。
黄家四儿一女,他排行老四,绰号黄老四。
小学初中都就读于凯运公司子弟学校。
上世纪60年代,因支援三线建设,多个家庭从四面八方涌入边远山城凯里,成为国企职工。
凯里汽车运输公司,在当时为黔东南州最有名的国有企业,以道路运输及相关产业为主营业务。
对当地人来说,凯运司的工作是令人向往的。
黄德坤父亲就是凯运公司的一名货运司机,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金饭碗,收入待遇都很好,一家人吃喝不愁。
但他父亲脾气特别暴躁,屡屡发生家暴的行为。
黄德坤的母亲多次被他打住院,严重的时候被打出了脑震荡。
父亲对母亲的拳打脚踢都被黄德坤看在眼里,由此在他沉默的性格中,也渲染上了暴力的基因。
凯运公司人员结构复杂,剩下的是凯里本地人和部队转业人员。
和黄德坤同年龄段的第一批企业子弟,人数庞大,各自结派,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
上学之后的黄德坤也深受影响,他经常和人大打出手。
7.
别人印象中的他话不多,个子小,但力气非常大,下手狠,沉默与狠毒在他身上并存。
他喜欢研究武术和各种武器,是普通人不敢去招惹的狠人。
他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
他唯一的好友就是后来的共犯,比自己小一岁的潘凯平。
两人从小是同窗,有着相似的家庭和童年经历,因此他们互相照顾,此后还成为了同事。潘凯平以小弟的角色和黄德坤深度捆绑在一起。
黄德坤不到20岁,就和自己三哥一样,进入凯运公司,成为一名修理工。
工作期间,他会利用往返凯里和珠三角的车辆,从外地采购一些商品进行倒卖,逐渐这个副业的收入越来越多,所以干脆辞职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1992年,黄德坤拒绝缴纳养老金,于是凯运公司将其除名。
总之,从这一年丢掉金饭碗的黄德坤开始经商,扎进了那个年代的经济大浪之中,也让他在利益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在当地,他的社会背景为众人所知。
大哥和大姐独立后发展得都不错,在公安系统就职。
自己的姐夫,包括结婚后,他妻子朱某的家人在州里也担任要职。
黄德坤开办了录像厅和当地第一家保龄球馆,赚到了第一桶金。
最后他把赚来的所有钱全都用来在市中心大十字附近开了一家歌舞厅。
在他和潘凯平的打理下,生意很好。但好景不长,1996年,歌舞厅发生了一场大火,所有努力付之一炬,全部心血聚拢来的资产被烧了个精光。
他将场所转让给别人,再想办法另起炉灶。
他又开了一家冰激凌加工厂,但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而他染上了赌博,再加上连续经商失败,使他债台高筑。
1998年,急需找钱来摆脱困境的黄德坤和潘凯平,开始谋划如何尽快搞钱。
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抢劫运钞车,但必须要有个武器来匹配这个抢劫难度。
于是一个先抢枪,再抢银行运钞车的计划就形成了。
8.
按照计划,安坤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安坤和两人年龄相仿,也是凯运公司的职工家属,三人在同一个家属大院里长大,是少时的玩伴。
不同的是,安坤的家庭关系很和谐,顺利读完高中之后还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因能力出众,1997年开始担任凯里市大十字派出所副所长。
该所管辖区域也是凯里市的核心区域,当年黄德坤经营的歌舞厅,就在大十字派出所的管辖范围。
1998年3月,安坤正式获得配枪资格,也正是这把配枪被黄潘两人给惦记上了。
他们开始跟踪安坤,观察他的生活规律和活动轨迹,发现他总是在晚上十点到11点左右,独自一人带着配枪,回到电影放映公司三楼的住所。
他们也明白,抢警察的枪风险很大,为确保万无一失,两人就找了一间废旧的民房,对偷袭和抢枪进行了演练。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找来作案的刀具和哑铃。
在1998年10月17日这天晚上九点左右,两人就提前赶到安坤住所楼道蹲守。
夜间零点左右,身穿警服的安坤回家,当他走到二三层楼梯拐角的时候,两人一下就窜了出去,一个锁住脖子,另一个用哑铃猛击头部,打倒之后疯狂补刀,致使安坤当场毙命。
两人计划得逞,带走了安坤的配枪和六发子弹。
按照原计划,抢到枪之后,黄潘两人打算去抢银行的运钞车。
但那时候派出所副所长遇害,在凯里当地引发了震动。
因枪支丢失,各个银行和储蓄所都接到警方通知,务必加强戒备。
两人也认清抢劫运钞车的计划时机不对,于是转而把目标转向了一家金店。
9.
而在踩点的过程中,他们注意到金店的对面就是当时凯里的最高建筑、颇有标志性的中国银行凯里支行大楼,而且还看见了乐桂健。
乐桂健在事发两年前升任凯里支行的行长。
因为黄德坤的妻子曾在银行系统上班,而且乐桂健也曾到黄德坤开的保龄球馆玩过,所以他对这人的信息也比较了解。
乐桂健所住的418医院家属区,也是凯里比较好的住宅区,内部装修高档,那时候就已经配备各种高级家电。
这栋楼唯一安装空调的501室,就是乐桂健的家。
抢劫一个人也比抢劫一家店安全简单得多,于是他们的目标再次转移,落在了乐桂健身上。
目标锁定后,二人重新踩点,了解乐家人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决定利用他女儿每天在午后出门上学的这个时机。
1998年12月1日中午,二人决定实施抢劫。
为了伪装,他们还买了两颗白菜,装作是探访亲友。
两人来到了17栋的五楼。
其实通往五楼是有一扇铁门的,可在白天几乎不关。
他们怕被邻居看见,用牙膏封住了对门502房的猫眼。
没等多久,乐桂健女儿开门准备去上学,他们直接就撞了进去。
女孩被吓到大声尖叫。
进入501室后,两人想的是先控制局面。
因为有孩子被挟持,所以乐桂健和房小远很快就被制服。
两人开始询问他们家里的财物和存折放在哪儿。
此时家里的电话铃响,房小远拿起电话要接,被潘凯平打掉。
打电话的正是对面楼的邻居刘巧云,她发现异常之后就直接赶去了501。
刘巧云敲门后就被放了进来,潘凯平关上大门,房小远大声说:“你别管,快回家!”
刘巧云发现不对,想走,但已经来不及了。
黄德坤直接开枪击中刘巧云,又刺了很多刀,刘巧云当场死亡。
在这一声枪响过后,黄潘两人也开启了杀戮。
10.
房小远和女儿被相继杀害,乐桂健在万念俱灰中头部中枪,被打死在了客厅的沙发上。
作案后,两人在现场搜到了2000多元财物、30多枚纪念币、家里的存折,还有一块昂贵名表。
为毁灭证据,他们重新布置了现场,打算制造这家人因失火而死亡的假象。
作案逃跑之后,两人开始了各自的藏匿生活,潘凯平逃去了浙江,音讯全无。
黄德坤则留在当地开农用车往返农村运输物资。
黄德坤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两年后的2000年。
这年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公开向社会招聘工勤司机。
在开发区领导洪金洲的推荐下,黄德坤顺利入职。
为什么得到了推荐呢?
是有这样的一层关系,两人都是镇远县人,是同乡。
洪金州在来开发区前曾担任镇远县的副县长,黄德坤妻子的姐姐也是镇远的一个干部,这样两人就产生了交集。
由此黄德坤开启了公务车辆司机生涯。
慢慢地,他成为了车队的主管,给领导开车,后来又成为了洪金州的专职司机。
黄德坤给人的印象是很低调,办事认真。
给领导开了6年车,每月赚1000多元工资,始终是一个编外的工勤人员。
2006年,洪金州仕途突飞猛进,官至黔东南州副州长,大兴土木,先拆后建是他的一贯推进方式。
他发现黄德坤在拆迁的工作中,善于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能文能武,能征善战,由此得到了重用。
2007年前后,黄德坤摆脱司机身份,成为了公务员。
为了符合标准,他把自己的年龄改小了四岁,并用非正常途径得到了大学文凭。
此后开始在开发区城乡管理局,也就是城管局任职,主攻拆迁工作。
此后一路高升,2011年,成为了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城管局局长。
11.
之后他利用职务之便,和他三哥到麦其辖区内的一块土地,赚了320万元,又因为经济利益分配引发矛盾,为此两兄弟反目成仇。
那时候的黄德坤也住上了别墅,风头正盛。
他曾将自己的名字改编成顺口溜:“炎黄子孙以德服人,扭转乾坤。”
可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开始有意地收敛自己的锋芒。
面对各种拆迁工作,一改曾经激进的做派,即便被拆迁户给揍了,也要求按法律程序办,十分严谨。
2013年,洪金州因涉嫌贪污受贿,黄德坤也感到了一丝惶恐,但也只能是顺其自然。
他曾对好友交代,预计最多进去4 - 5年,希望朋友照顾好他的私生子。
2016年7月,黄德坤由城管局调任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的副主任,保留正科级。
在继任局长和他交接工作的时候,因账目不清,长时间无法交割,结果黄德坤就被查出涉嫌私分国有财产、受贿渎职。
他完全没有想到,在看守所羁押期间,针对凯里两案展开攻坚行动,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面前,他再也无法隐藏。
18年前犯下的罪恶和所有欠下的债,也要一并偿还。
事后有记者采访他,他自己感叹:“谁能想到后来会发展得那么好,要是知道我就不作案了。”
尽管两名案犯对18年前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对警方来说,工作还没有结束。
真正要把案件办成铁案,还要找到当年把两案串在一起的重要证据,就是那把六四式手枪,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黄德坤交代,作案之后,他还把手枪保留了两三年时间。
在2001年的时候,他才把枪给扔进了清水江的夏斯河段。
黄德坤指认了一个大致的抛枪地点,由于景区开发河道河两岸都经历了改造,但为了找到涉案枪支,警方当即决定下河捞枪。
通过与水利专家交流论证,警方对上游水坝进行拦水,把河道抽干,然后将河床划分成网格化的区域,数百名民警及专业打捞人员逐块在淤泥中找枪。
经过不间断寻找,到了第四天,这把手枪终于出现在民警的眼前,而不远处还有40多发子弹。
12.
黄德坤交代,子弹是从行长乐桂健的家里翻出来的。
而找到的枪支已经是锈迹斑斑,因为六四式手枪的枪柄是塑料的,所以早已经腐蚀没了,但通过技术手段,仍然从枪身上找到了枪号的印记,与安坤被抢的那把枪的枪号吻合。
至此本案铁证如山,这也成为了将两名嫌犯送上断头台的铁证。
这起案件被曝光后,就如同当年的传言一般,网上又出现了各种未经证实的案情。
可后续随着凯里两案公开审判,这种说法也算是被辟谣了。
2018年2月11日,轰动一时的两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法院以抢劫罪、受贿罪和贪污罪对黄德坤提起公诉,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对潘凯平提起公诉。
黄德坤和潘凯平当庭认罪。
在最后的庭审自我辩护阶段,黄德坤说自己对不起受害者及家属,愿意对他们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潘凯平说自己没有文化,但这些年来寝食难安,深感罪孽深重,特别怕黑夜,头发也掉了很多。
当法官问潘凯平还有什么请求时,潘凯平说,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2018年7月30日,黔东南州中院判处黄德坤、潘凯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人性之恶把两案的受害者们拉进了同一个悲剧,追凶之路漫长而艰辛。
时间不会成为洗刷罪恶的帮凶,刑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之下,如虎添翼。
凯里两案现场提取到的指纹,在18年后也终于不再沉默。
也是因为经手案件的警员始终坚守着正义的信念,只要那些黑暗的过往还没有被遗忘,那么有理由相信真相也会越来越近。
所以犯罪分子无论做了什么案件,多么狡猾,自认为做得多么天衣无缝,放心吧,那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到最后,他们一定会被战胜。
我们下一步还是继续攻坚克难,侦查破案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