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日达成协议,石破茂将日本卖得很彻底!日本民众怒了

2025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欢呼雀跃,宣布与日本达成一项“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协议。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同样笑容满面,两人握手庆祝,仿佛赢得了一场大胜。特朗普得意洋洋地宣称,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分37年进行,美国能拿走90%的利润,同时日本还开放了汽车、农产品等关键市场。对特朗普来说,这不仅是关税战的又一胜利,还将创造十多万个美国就业岗位。

赤泽亮正也松了一口气——原本美国威胁征收25%的“对等关税”,在他的斡旋下,最终降到了15%。双方高层沉浸在短暂的喜悦中,以为各自都“赚了”。然而,这份喜悦仅持续了短短三小时。当协议细节传回日本,民众的怒火如火山般爆发,瞬间将这场“外交胜利”变成了石破茂政府的政治噩梦。

石破茂(资料图)

石破茂的支持率暴跌至历史新低,辞职呼声四起,整个日本陷入一片哗然。

这场协议究竟是石破茂的救命稻草,还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贸易协议的内容看似双赢,实则暗藏玄机。

早在今年4月,美日关税谈判就拉开序幕,但过程波折重重。特朗普多次抱怨日本“不识抬举”,明明依赖美国小麦出口,却拒绝让步。7月初,美国甚至发出威胁信函,要求日本接受25%的关税税率,否则将面临贸易制裁。

石破茂一度强硬回击,声称“绝不妥协”,因为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外贸,出口占GDP比重极高,一旦被高关税打压,可能重演上世纪《广场协议》后的“失落的30年”。然而,在第八轮谈判后,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协议不仅将日本输美商品的关税定为15%(原基础关税仅2.5%,合计增幅达5倍),还迫使日本承诺5500亿美元投资,这笔钱相当于日本2024年GDP总值的13.8%。

更关键的是,日本必须开放农业和汽车市场,让美国商品长驱直入。赤泽亮正视此为“外交成就”,特朗普则夸耀为“美国优先”的典范。但细细拆解,这无异于日本单方面大出血——5500亿美元分37年支付,每年负担沉重;而开放市场意味着本土产业如汽车和农业将直面冲击,日本经济再生大臣的“胜利”更像是一场自我安慰的幻觉。

石破茂(资料图)

协议细节一曝光,日本国内瞬间炸锅。民众的愤怒在社交媒体上汹涌蔓延,许多人直接将此协议与1985年的《广场协议》相提并论,痛斥其为“新版经济灾难”。东京街头,上班族们议论纷纷,一位福冈稻农愤怒地说:“农业又要被牺牲了!政府嘴上喊提高粮食自给率,行动上却对美国低头。”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

日本经历过“失落的30年”,深知不平等协议的代价——上世纪90年代经济刚回暖,就被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如今,民众担忧历史重演:汽车出口占日本对美贸易的28.3%,是经济命脉,15%的关税虽低于威胁值,但比原税率高出数倍,将直接拖累出口。野村综合研究所估算,协议实施后日本GDP一年内可能下降0.55%,失业率恐攀升。

更讽刺的是,赤泽亮正还在自诩“谈判成功”,民众却已将他骂得狗血淋头。

愤怒的火苗迅速烧向石破茂本人。民调显示,内阁支持率骤降至22.9%,创历史新低,许多人指责石破茂“最差首相”“无所作为”。短短几小时内,喜庆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全国性的抗议浪潮。

石破茂(资料图)

石破茂的政治生涯顿时风雨飘摇。就在协议达成次日,日本媒体爆出猛料:《每日新闻》和《读卖新闻》头版宣称石破茂“即将辞职”,甚至推出号外渲染他为参议院选举失利“引咎下台”。这则消息如野火燎原,引发全球关注。

然而,石破茂在7月23日晚紧急辟谣,称报道“毫无事实依据”,并强调将继续任职以应对“国家课题”。

这场混乱被专家解读为一场“情报战”——自民党内部分势力借媒体施压,企图逼宫。富士电视台分析指出,石破茂虽想留任,但党内高层已散布消息,制造“辞职既成事实”。混乱背后,是石破茂政府的深重危机:7月20日参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惨败,议席未过半,这是自民党建党70年来首次在两院同时沦为少数派。石破茂曾将关税谈判视为救命稻草,承诺“负责到底”,如今协议反成民众泄愤的靶子。

他的处境雪上加霜,若无法平息民怨,8月可能真成辞职倒计时。这场闹剧暴露了日本政治的脆弱——协议未签,政权已摇摇欲坠。#热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