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什么样的品牌,能同时打动00后和60后?

昨天参加了一场有关新消费市场会议,大家都在关注讨论:在当下,消费品创业的机会怎么找?

从情绪价值到圈层经济,精准捕捉细分人群才是王道

先说结论:

创业这件事,本质是价值交换,而消费品创业,就是看你能不能快速抓住一群人的“情绪钞票”。

我们说消费降级,是理性价比越来越重要;但别忘了,感性永远在市场占据高地——谁能让人有感觉,谁就有机会。尤其是今天的Z世代、银发人群、宠物主力军,个个都有强烈的“身份意识”和“精神归属需求”。

这个时代,不缺商品,缺的是“能被喜欢”的商品。

一、Z世代的情绪消费:不是他们不理性,是你不懂他们的理性

2.6亿Z世代,占据中国40%的消费力。他们花钱,一方面追求独特,一方面是表达自我。

所以你会看到:

• 卡牌、手办、潮玩,“谷子”横行;

• 国潮、国风、电竞、JK制服,不是单纯的产品,是一种圈层身份;

• 盲盒不是为了买娃娃,是为了惊喜、社交话题、收集成就感。

泡泡玛特的Labubu凭什么能在亚马逊“玩偶服饰”类目霸榜?

答案不是“娃娃可爱”,而是:设计有辨识度、社交可晒、IP有情绪联结,加上背后的全渠道内容分发和快闪场景打造,让用户沉浸其中,情绪价值拉满。

所以你会发现,今天的Z世代更愿意为“喜欢”买单,他们的理性消费,是理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情绪产品”。

创业者要切记,做Z世代的产品,不要一上来就说“功能有多强”,而是先思考:

• 你的产品有什么“好晒点”?

• 是否能构建一种“身份感”或“情绪联结”?

• 有没有“社交货币”的属性?

二、圈层经济,才是消费品创业者真正的突破口

传统品牌做大众市场,现在已经很难卷出头了。初创品牌要找机会,就得做细分赛道、抓圈层用户,做到让一小撮人“极度喜欢”。

现在的消费品,其实可以直接反过来做:

不是“我卖什么”,而是“他们是谁”。

你看这几年爆出来的新品牌,有几个是做“通吃”的?

大多数都是围绕圈层需求打造出来的:

• 户外圈火了蕉下、迪卡侬、挪客;

• 二次元圈催生了哔哩哔哩联名饮品、盲盒衍生;

• 女权意识觉醒带火了“小仙炖”、她力量饰品;

• 健身圈走出“Keep吃货研究所”、“ffit8”;

• 电竞宅文化衍生出“战术背心”、“电竞椅”、RGB灯带…

你不是做一个产品,你是帮一群人找“文化归属感”。

消费品创业的黄金逻辑,不再是流量红利,而是文化认同。

三、银发经济,别再只想着卖老年人“老掉牙”的产品

很多品牌看“银发经济”很心动,但一做就土,一做就廉价。

但现在50-75岁的“新中老年人”,他们是真正的品质主义者:

• 生活精致,钱舍得花;

• 注重健康,也追求科技;

• 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重视“体面”。

你说做个智能手表,他们不会用?那是你没考虑“语音交互”+“超大字体”+“超长待机”+“跌倒报警”。

你做了,他们买单。

所以未来银发赛道的机会不在“传统保健品”,而在:

• 适老化高端家具(自动升降床、智能马桶等)

• 一键求助智能硬件(集成健康监测)

• 情绪陪伴型产品(AI陪聊音箱、宠物型玩具)

银发经济正在品质化转型,谁先把“体面”和“科技”做得恰到好处,谁就能提前拿下这波新红利。

四、宠物经济,刚需进阶到“智能+情绪陪伴”

宠物市场现在已经不再是“养得起”,而是“养得精”。

你看天猫数据,智能宠物用品销量暴涨230%,其中最热的几款品类是:

• 智能猫砂盆(自动清洁、除臭)

• 自动喂食器(远程控制、定时定量)

• 宠物摄像头(远程看宠物、喊话互动)

• 情绪陪伴机器人(声音识别、互动小游戏)

这些品类的共性只有两个字:解压。

你不只是卖一个功能,而是给“铲屎官”提供情绪价值,比如安心、轻松、陪伴感。

创业者可以把宠物当“人”看,用智能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生态的组合打法去做品牌,比如定制化宠物营养餐、情绪识别AI训练器等,天花板比想象高得多。

五、下沉市场:别再以为他们只看价格

很多人做下沉市场产品,还停留在“价格便宜”上。

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下沉市场正在呈现“M型消费结构”:

• 一部分人真的是追求极致性价比(低价、高频)

• 另一部分人愿意为高品质买单,尤其是“看得见的价值”

比如:

植观、溪木源这样包装设计在线、使用体验舒服的日化品牌,在下沉市场销量也很好;

椰树、花西子、名创优品都在下沉市场做品牌升级,靠的是“颜值、体验、情绪沟通”。

创业者别太自以为是地下沉,想清楚了人群结构和消费心理,你反而可以以“高溢价”的方式破局。

所以你的产品要么极致便宜,要么极致让人喜欢。中间的尴尬货,迟早会被淘汰。

六、好产品,得靠“场景+内容”打穿

现在做产品不能只看品类,要考虑内容传播路径。

为什么说初创品牌要选能做“快闪店”、做“短视频场景”的品类?

因为你没钱投广告,那就要靠“用户自发传播”!

什么东西会被发出来?

有记忆点、有场景、有情绪表达、有晒的理由。

比如:

• 泡泡玛特搞快闪展馆,把盲盒打造成“社交景点”;

• 喜茶搞虚拟偶像联动,吸引Z世代排队打卡;

• 阅文、快看搞IP联名服饰,让二次元文化穿上身。

一款产品能不能自带话题感、仪式感、参与感,是不是能做成内容,这些决定了它能不能突破冷启动。

新消费品牌的机会,就藏在“别人看不上的细分领域”

今天的消费品市场,说实话没有多少空白品类了,但有很多“价值空白”。

所谓的“价值空白”,就是你发现了用户的某个情绪、场景、身份、圈层还没有被好好满足,而你切进去,做得比别人更极致,那你就能脱颖而出。

别试图抓所有人,去抓住一小群人,然后全力以赴打动他们,让他们为你发声、买单、传播,你就赢了。

2025.8.6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