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马拉松和骑行“撞墙”原因是否相同?

我接触过好多运动爱好者,他们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马拉松和骑行都会碰到“撞墙”的状况,这俩原因一样不?好多人觉得既然都是耐力运动里出现的难受情况,那原因八九不离十。但实际上,表象的相似把本质差异给掩盖了。

就说在健身房和户外运动场景中吧,大家都分享过“撞墙”经历。在马拉松赛场上,原本步伐稳健的选手,跑到一定距离,突然脚步变得沉重,速度大幅下降,脸上满是痛苦和疲惫,就好像身体被什么东西挡住,再也跑不快了。而骑行的时候,骑友们一开始还能轻松地踩着踏板,匀速前进,可到了某个阶段,就感觉双腿像灌了铅,怎么用力都踩不动,车子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从这些场景能看出,虽然都叫“撞墙”,但具体表现还是有不同的。

既然表现有不同,那背后的原因肯定也有差异。马拉松“撞墙”更侧重于糖原储备和消耗速率的矛盾。我们身体就像有个“能量账户”,糖原就是重要的“存款”。马拉松运动强度大,身体消耗糖原的速度很快。当比赛进行到后期,糖原储备不足,身体就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快速提供能量,就会出现“撞墙”。我有个朋友参加马拉松比赛,前期跑得太猛,结果到了三十多公里的时候,糖原耗尽,只能拖着沉重的双腿艰难前行。

相比之下,骑行“撞墙”涉及持续功率输出与肌肉耐力的平衡。骑行过程中,需要持续输出一定的功率来驱动自行车前进。长时间骑行,肌肉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耐力会逐渐下降。如果持续功率输出超过了肌肉的承受能力,肌肉就会疲劳,出现“撞墙”。我自己骑行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体验,连续骑了几个小时,到后面腿部肌肉酸痛得厉害,根本没办法保持之前的速度。

了解了这两者“撞墙”的不同原因,那应对方法肯定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还是有通用的原则,就是都要关注能量补给节奏。但具体到每个运动,又有各自的专项解决方案。

对于马拉松,更强调碳水化合物的精准摄入。在比赛前,要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储备,比赛过程中,也要在合适的时机补充碳水化合物,像能量胶、香蕉等。我有个学员参加马拉松,按照我的建议,在比赛中合理补充碳水,顺利完成了比赛,没有出现“撞墙”的情况。而骑行时,除了补充能量,更要侧重电解质与水分管理。骑行过程中出汗多,会流失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身体就容易出问题。我每次骑行都会带上足够的水和含有电解质的饮料,这样能让我保持良好的状态。

知道了应对策略,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还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来提升自己应对“撞墙”的能力。交叉训练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交叉训练,能提升代谢灵活性,让身体在不同的运动中更好地适应能量代谢的变化。不过,专项训练也不能少。马拉松选手还是要多进行长跑训练,提升耐力和速度;骑行爱好者也要多骑车,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

最后要提醒一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盲目套用通用策略。在制定训练和补给方案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有些人对某种食物过敏,那就不能用这种食物来补充能量。总之,了解马拉松和骑行“撞墙”的本质差异,采取合适的预防策略,才能在运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