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德媒:特朗普将先单独与泽连斯基会谈,随后与欧盟领袖会面

“又要开2 小时45 分钟,这次轮到谁买单?”8月15号,天还没亮的安克雷奇机场,美国空军的货机一架接一架降落,轰隆隆得跟打雷一样。两国总统选了靠近北极圈的军事基地碰头,冷气让人直哆嗦,摄像大哥手都在抖,镜头里那两位脸冻得通红,可谈话内容却热得烫手。俄外长拉夫罗夫、助理乌沙科夫,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特使威特科夫,六个人围着一张椭圆桌,连水都没喝几口就说了近三小时。谁提议的阿拉斯加?官方没吭声,可很多人盯着地图:这地方离莫斯科近、离华盛顿也近,两边都能说是主场,面子各给一半。

三小时里到底谈了啥?《图片报》没搞到逐字稿,但德国那边的消息源说,俄方最想问的是“以后美国对乌克兰的军火到底给不给”。别看只有一句,分量足够重。特朗普团队放出的口风是“得看泽连斯基表现了”。于是,3天后,8月18号,华盛顿白宫又排了一场大戏:特朗普先单独见小泽,再让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芬兰总统斯图布、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一起上桌吃工作午餐。顺序很鸡贼,先一对一,再圆桌,明显把乌克兰问题拆成两块,一块是美国跟乌克兰的私聊,一块是欧洲跟着一起背锅。

为啥要这么安排?我瞎猜啊,特朗普想留个后手。先跟小泽关起门来谈,谈得拢就皆大欢喜,谈崩了再把欧洲那帮人拉进来分摊尴尬。欧洲这边也精,明知道可能当和事佬,还得笑脸飞过去,谁让自家安全挂在乌克兰这根绳子上呢。

说到欧洲,这次来的阵容挺有意思。德国默茨刚上任没多久,急着在华盛顿露脸;英国斯塔默新官上任,得给选民看看“全球英国”还有戏;马克龙夏天跑东跑西,一心想当中间人;意大利梅洛尼眼看国内经济不稳,外面得找靠山;芬兰斯图布最急,家门口就是1440公里的俄芬边境,一点火星着了就烧到家。加上冯德莱恩和吕特,七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菜还没上齐,眼神已经刀光剑影:谁掏钱,谁出人,谁背骂名。

特朗普心里那点小九九,路人皆知。先把泽连斯基按在椭圆办公室,拍拍肩,说“哥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想停火就得让步”。紧接着端上汉堡和可乐,镜头扫过去全是“亲民”味道。可转头进了大会议室,画风一变,指着PPT给欧洲人算账:你们北约成员国军费达标了吗?德国GDP那么高,怎么才掏那点钱?英国嚷嚷要派舰队,那驱逐舰修好了吗?一连串反问砸过去,欧洲人脸都挂不住。

另一边,普京可没闲着。安克雷奇聊完回莫斯科,克宫连夜发通稿,字数不多,却句句扎心:俄方愿意谈“不东扩”具体细节,但前提是美国把欧洲盟友先按住。明面上把皮球踢回白宫,暗地里是给特朗普递话:想让我停手,你得先让欧洲人闭嘴。这招够损,把北约内部矛盾直接摆桌面。欧洲一看,傻眼了:我们成夹心饼干了?

时间线捋一捋,8月15日俄美小圈开会,8月18日美欧乌大圈吃饭,中间空出72小时,不是给领导人倒时差,是给各自团队写剧本。美国国内那帮议员早就在社交媒体上咆哮:阿拉斯加会谈算不算暗箱?为啥不带国会?特朗普竞选团队忙着剪宣传片,把“我和普京面对面”做成15秒短视频,准备竞选广告里反复播。

说到视频,德国《图片报》还放出一小段偷拍画面:拉夫罗夫离开会议室时嘴角一撇,像是对结果“还行”;鲁比奥出来整整领带,假装淡定。网友立马二创,把两人表情拼一起配文“都别装,回家各写小作文”。流量蹭蹭涨,半天破千万。

可正主泽连斯基呢?他周一启程飞华盛顿,航班号愣是没公开,连机场都没让媒体进。乌方放出的照片里,小泽戴耳机看文件,一脸严肃,配文只有一句话:“我们带去的不是请求,是事实”。这句话被反复解读:什么叫事实?是前线战报?还是西方的空头支票?没人知道。

等飞机落地华盛顿,接机的不是仪仗队,是一辆黑色雪佛兰SUV,司机戴着墨镜,连车窗都没摇。乌通社记者说,车队直接绕开主路,走了地下通道进白宫侧门。现场静悄悄,反倒显得诡异。有网民吐槽:“这不是国事访问,是深夜私会。” 话糙理不糙。

白宫里面又是另一番景象。椭圆办公室只留四把椅子:特朗普、泽连斯基、翻译,再加个速记员。门一关,连保镖都赶出去。一小时后,门开了,两人出来,脸上都没有笑。记者问“谈得如何”,特朗普说了句“很好”,泽连斯基回了句“需要时间”,说完各自上车。就这么四个字,够媒体写十篇分析。

紧接着,大会议室的门开了,欧洲七巨头鱼贯而入。工作午餐菜单提前泄露:烤鸡、藜麦沙拉、无酒精香槟。网友吐槽:这饭吃得比减肥餐还素。可别以为清淡就和谐,吃到一半,冯德莱恩掏出一张表,上面列着2025年前欧盟对乌援助缺口——整整150亿欧元。她把表格推到特朗普面前,意思是“老大,你先垫?” 特朗普瞄一眼,没接茬,转头问马克龙:“你不是说法国经济回暖吗?” 马克龙只好把刚叉起来的鸡肉又放下。

芬兰总统斯图布最实在,掏出手机给大家看边境监控:俄军演习的装甲车就在离他家30公里的地方跑。他拍拍桌子:“各位,这不是PPT,是现场直播。” 一句话把全场气压拉到底。北约秘书长吕特清清嗓子,赶紧补台:“明年春天我们有个大规模演习,地点就在波罗的海。” 说是演习,其实就是给俄罗斯看肌肉。

午餐结束,联合声明拖到晚上九点才发出来,一共四段,没有数字、没有时间表,全是“继续对话”“加强协调”这类片儿汤话。德国记者追到停车场问默茨:“到底谈成啥?” 默茨撂下一句“先回家睡觉”,钻进车里。

第二天早上,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一段普京访谈,主持人问他怎么看待欧美与乌克兰的新一轮接触,普京淡淡一句:“他们先把自己的账算明白。” 轻飘飘,却像在会议室扔了颗小鞭炮,谁都不敢先开口。

于是乎,8月19日的华盛顿,比前一天更闷热。白宫门口抗议的人群换了一批,从环保组织变成反战组织,标语写着“别再运炸弹”。泽连斯基的车队悄悄从西门溜走,没人知道他下一站去哪儿。欧洲代表团也分批撤离,法国总统的专机刚起飞,塔台就接到匿名电话,说“行李舱可能有可疑物品”,飞机被迫滑回检查,虚惊一场。

一天之内,各种真真假假的料满天飞:有人说俄美私下达成秘密协议,乌克兰被割肉;有人说欧盟准备自己组联军,不跟北约玩了;还有人说特朗普为了选票,准备在9月搞个“和平秀”,把普京和泽连斯基拉到中立国握手。消息源头全是“消息人士”“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听得人耳朵起茧。

唯一能确定的是:下一次会议时间还没定。阿拉斯加的风雪停了,华盛顿的蝉还没叫完。特朗普发了个“敬请期待”的表情包,配图是白宫蓝厅的水晶吊灯,亮得刺眼。网友留言:“灯再亮也照不亮剧本。” 这句话被点了十万赞。

说到底,三张桌子、两场会议、七国领导、无数记者,48小时把美俄欧乌四方关系重新洗牌。牌面没翻开,筹码已经哗啦响。至于谁家先all in,谁家先出局,还得看下一张底牌什么时候发。

谁会是那个最先掀桌的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