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欣一家可能面临财务限制!许氏家族留下了400亿遗产,但他们每个月只能领取200万元作为生活费。
2025年8月,70岁的导演王晶在节目《王晶笑看江湖》中透露,许晋亨与李嘉欣夫妇每个月只能从家族信托基金里拿到200万港元的生活费,不能直接继承许世勋留下的超过400亿的遗产。王晶表示,“买一个普通的爱马仕包都要80万,200万对他们来说太少了!”这番话揭开了香港顶级富豪家庭财富传承的秘密一角。
许家信托,四百亿家产的“三重束缚”
许世勋留下的财产分配方案非常严谨。他把420亿的资金放入海外信托基金,通过“海外公司持股、基金会管理、家族委员会做决定”这三步来掌控资金的使用。
尽管作为家中的长子,许晋亨早年因为过于投入娱乐圈而受到了能力上的质疑。根据家族信托的规定,他必须持有家族企业30%的股份,并且每个月的生活费为200万元,其中包含了一部分“商业机密保护金”,这笔钱足以让他过上奢侈的生活,但不足以支持他独立创业。为了保住自己的继承权,许晋亨在2008年与赌王的女儿何超琼离婚后,迅速迎娶了李嘉欣。这场婚姻实际上是一场资本的交易,李嘉欣旗下的新濠国际酒店集团为许家的航运业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而许晋亨则通过这层姻亲关系巩固了自己在家族企业中的地位。
李兆基的巨额信托,生育竞赛与性别战争
2025年3月,97岁的李兆基离开了我们,留下了大约2500亿港元的财富。他的家族信托安排显得更加周密。
“生孩子换股份”,每新增一个第三代宝宝,就能自动获得10亿港元的资产分配。二儿媳徐子淇因连续生了四个孩子,总共拿到了40亿港元;大儿子李家杰通过在美国代孕三胞胎,解锁了30亿港元的信托资金。
性别分权,女儿只分到现金和房产,没有商业帝国。长子李家杰负责内地科技投资,次子李家诚掌管香港地产业务,形成“双核驱动”。
李兆基为了防止家族内部矛盾,设置了三重保障。首先,家族委员会需要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才能做出重要决定。其次,他引入了职业经理人来制衡家族的权力。最后,股权的收益比例每五年会根据贡献度进行调整。
名人信托案例,从沈殿霞到王晶名人信托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看沈殿霞和王晶的例子。沈殿霞是香港著名的艺人,她在生前就设立了信托基金,确保她的家人在她去世后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王晶则是另一位知名人物,他也通过信托规划,为家人提供了长期的财务保障。
沈殿霞为女儿郑欣宜设计的遗产方案非常严格,需要年满35岁才能使用遗产,以避免年少时挥霍。王晶在节目中称赞郑欣宜靠自己的实力在乐坛立足,而不是依赖遗产生活。
王晶则有自己的遗产观念。父亲去世后,他主动放弃了一半的遗产,大约有1000万港元的房产。他坚持兄妹五人平分遗产,理由是“自己赚钱不需要依靠遗产”。
信托的两面性:是守护还是束缚?
香港豪门的信托机制就像是一个“身外遥控器”,可以让他们在离世后仍然掌控家族财富的分配和管理。这种机制就像是一把无形的钥匙,能够在家族成员之间灵活地安排财产,确保财富的延续和家族的稳定。
李兆基通过离岸信托把恒基地产的股权装进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里,这样即使企业破产,信托资产也不会受到影响。
香港在2006年取消了遗产税,但通过信托可以规避一些跨境税务问题。恒基兆业被指囤地拖延公屋建设,公众批评富豪的“免税传承”加剧了贫富差距。
许氏家族信托基金规定女性不能直接继承财产,这让许晋亨的姐姐许雪元不得不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来间接控制家族资产。
许晋亨和何超琼离婚后,何超琼利用她在赌场的管理经验,帮助许家的产业转型,将周兴置业从传统的航运公司变成了综合娱乐集团。2023年,周兴置业的营收突破了120亿港元。在家族会议上,许晋亨为航运业务拨款争辩时,何超琼则通过澳门赌场牌照谈判赚取了额外的收益。
李嘉欣进入许家之后,她名下的新濠国际酒店集团正悄悄收购许家持有的东方海外航运码头资产。这场资本背后的较量,让两家的联姻从政治联盟变成了实质的商业合并。
2024年,许氏家族信托的年化收益达到了19.7%,远远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然而,高收益却让继承人们心里不平衡了。许晋亨发现,尽管家族信托基金的收益暴涨,但他自己的月薪却仍然只有200万。这种巨大的差距让他开始动摇对家族的忠诚。因此,家族委员会不得不启动“继承人能力评估”,要求他在六个月内提交一个关于航运业务改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