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五角大楼首席发言人肖恩·帕内尔头一回在记者会上正面回应了伊朗有可能从中国购买战机的传闻。
有记者直接问道“伊朗已经和中国签下协议,要买40架中国战机”,这时候帕内尔直言不讳地说,“这个事儿让我们挺担心的”,还提醒伊朗,自己掂量清楚再作决定。
这番话一出,立马惹得一众国际军事圈子的人关注。两个月前那会儿,以色列的F-35直接闯进伊朗腹地搞了突袭,伊朗空军那几架年代久远的F-14连起飞拦截都没来得及。
俩家实力差距这么大,眼下这点冲突,多少让中东那边的势力版图又起了波澜。伊朗突然有意去中国买先进战机,背后的算盘其实并不只想补足自家空军短板,更盯上了摆脱老落后的美式装备用,想加强主动权。美国那边一紧张,主要还是担心伊朗借了咱们的高科技武器后,说不定局势一夜翻天,对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威胁可不是一般大。
美伊博弈下的战机采购风波
帕内尔回应起来,一点没遮掩美国的那点焦虑劲儿。他特别提到,美方最怕的就是在把战略重心往印太这块搬的时候,可能会被别人打断节奏。
这句话说出来,其实把一个重要背景抖了个底朝天:美国眼下正赶着把自己的策略重担从中东往亚太那边挪,偏偏伊朗如果真弄到先进战机,美国就不得不再掰开手指头琢磨,怎么把本来就紧巴巴的兵力重新调配。
为显摆实力,帕内尔还特地提到最近搞的代号“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说是已经把伊朗的核计划打得稀巴烂。
可话音还没落,就被现实啪啪打脸了——美国国防部的内部报告摆在桌面上,伊朗的核设施核心部分根本没啥影响,人家早就在福尔道那儿开始加紧修补了。美国那阵势闹得挺大,真刀实枪一上手,成效却远没吹得那么神。
伊朗空军现在的日子确实挺捉急,压箱底的主力战机还都是巴列维王朝年代那会儿从国外买进来的F-14、F-4之类的老古董。要说更新换代的“新脸”,离谱的是,最先进的居然还是几十年前从中国整过来的歼-7。
你看伊朗和以色列一杠上,这些老掉牙的战机遇到以色列F-35,简直没还手的份,结果三架F-14一下就被对方敲掉。技术代差太大,伊朗空军压根撑不住,搞不好还真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事情其实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往前倒推9年,伊朗差点就和歼-10牵手了,买上100到150架都谈得差不多。可偏偏前总统鲁哈尼临时踩了刹车,转头又盯上了法国阵风战机。
九年转眼过去,伊朗这边啥西方战机也没影儿,自己家的空军装备也一直没见着升级,这一番操作现在让德黑兰头都大了,代价是真不小。
伊朗的困境与战略选择
伊朗没办法,只能把目光搬到中国的战机上,这也算是被现实逼到了墙角。其实一开始,伊朗还是更看好俄罗斯那款苏-35,本来想着大批量引进,结果俄乌打起来后,俄罗斯自个儿军工产能都忙不过来。虽说两边都把50架的合同敲定了,可到现在,伊朗手上只到货了4架。等来等去,俄罗斯的交付水平让伊朗真是心碎了一地。
最近网上都在传,说伊朗要买400架中国战机,这话一抛出来就立马成了热议焦点。不过,这个数字一看就有点夸大。你看,就拿以色列来说吧,他们整个空军的现役战机数量,也就350架上下。再说伊朗那军费,一年差不多253亿美元,这账一算,怎么买得下来400架?
按歼-10CE每架4000万美元来算,400架总共得花160亿美元,这笔钱都快占了伊朗全年军费的63%。像这么大一笔开支,对伊朗的经济来说,日子可就真紧巴巴了,根本不现实。
可能更靠谱的做法就是分阶段采购。有圈内人分析,伊朗大概率会先买个36到40架歼-10CE,先把防空紧缺的问题给缓一缓。
在结算上,由于伊朗受到西方制裁,没法用美元结账,“石油换装备”的方式看来八九不离十。眼下中国6月从伊朗买来的石油,日均已经涨到180万桶,这还是这几年里头的最高纪录,这样一来,双方用石油结算也就有底气了。
伊朗空军的难题可不单是换点新飞机那么简单。现在打仗讲究系统作战,光有好飞机还不行,还得有像预警机、电子战设备、数据链再加上远程导弹这些配套家伙儿撑腰才行。
零星买几架战斗机,对整体军力的提升其实帮不上啥大忙。伊朗这些年一直把钱和精力砸在“袖珍小摩托”无人机、弹道导弹这类不对称装备上,说白了真没空也没钱去打造一套现代化空军体系。
中国的考量与中东平衡术
中国要不要把战机卖给伊朗,这事还真得掂量掂量不少事。歼-10CE咱自主整出来的,早就在巴基斯坦那边露脸过——还打下过印度的六架战机,连法国造的阵风都吃过亏。要真能把这买卖成了,咱们军工在国际上的面子可就大了去了。
可这事也不是没有风险的。毕竟现在中国跟沙特、阿联酋这些海湾国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关系也越来越铁。要是把伊朗武装起来力度太猛,说不准会搅乱中国在中东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平衡局面。
美国肯定要跳脚反对,八成得给点新制裁,甚至趁机拉着周边国家一块封堵中国。五角大楼发言人都已经放风警告,这苗头已经摆在那里了。
技术这头也有一道坎。歼-10CE想要把全部本事都整出来,得靠一整套作战体系才行,像霹雳-15导弹、预警系统、电子战设备这些可一样都不能拉下。
中国得把住技术转让的尺度,别让关键的军事技术流出去。这事儿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维护、技术培训都得安排妥当,光中东这地理位置,保驾护航确实难度不小。
地缘政治上看,中国在中东一直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瞧瞧,从推动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到这次以伊冲突,中国嘴上说的都是通过对话沟通来处理矛盾,主张一切得靠政治手段解决分歧。
如果大规模军售继续下去,这可能会动摇中国在中东的中立形象,对未来在那块地儿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边最近的表态有点变味儿。特朗普直接说了句“中国想买伊朗的石油就让他们去买”,看上去对中伊之间的能源来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美国这会儿还琢磨着要不要放开伊朗在海外的60亿美元资产,像是在给后面可能跟伊朗的谈判搭个台阶。搞不好,这一系列动作还真能让中伊之间的军贸环境变得宽松一点。
现代打仗可不是靠某一件武器谁牛谁就赢了,拼的其实是整体作战体系是不是过硬。伊朗要真拿到了几十架新式战斗机,假如没把防空网和指挥链条搭建起来,这些装备也难撼动中东的力量格局。
咱们中国的军工企业啊,现在真的面对两难选择:一头是那诱人的百亿级大单,另一头还得顾着在中东搞好各种关系,不能轻易打破那里的平衡。
中国货船在波斯湾穿梭,这已经把能源通道的重要性摆在了台面上;可军火生意一旦做起来,政治上掀起的波澜可不只是那么点小风小浪了。
帕内尔那句“三思而后行”,倒像是在显摆美国在中东影响力打折的那种担忧;眼瞅着这些国家慢慢有了自己的主意,挑选安全伙伴的自由度上来了,美方原本的底牌眼下就没那么多用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