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队被山西队在季后赛淘汰出局后,作为球队的主教练杜锋并没有受到输球的影响,反而多次在公开场合豪情万丈的表示,要在接下来的粤港澳全运会中全力以赴,将金牌留在广东,同时杜锋还提到要向广东女篮学习,为东莞再拿一个总冠军奖杯。
从近期广东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球队上下似乎要立志完成杜锋的心愿,尤其是在这个夏天休赛期,广东队在完成三沙拉练之后,主动寻求高强度的实战历练,先后与黑山队、巴西队、新西兰队、美国华盛顿鹰队这四支风格各异且实力强劲的国际球队展开了对抗赛。
这几场热身赛绝非轻松的友谊切磋,每一场都充满了激烈的身体对抗、快速的攻防转换以及高强度的战术博弈,其对抗强度之高、比赛含金量之足,在休赛期的热身赛中实属罕见。
广东队的用意显而易见,就是希望通过与这些国际强队的交锋,暴露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球员在高压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竞技状态,为即将到来的粤港澳全运会和新赛季的备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恰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队又一次的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潜力内线球员徐昕在比赛中与杜锋爆发的激烈争执并当众互怼的镜头经过直播播出后,再次让广东队陷入了自媒体热议的焦点,在此之前,围绕吉伦沃特事件的传闻尚未完全平息,这一争执的出现,又让外界对广东队的内部氛围产生了更多的猜测。
事件发酵后,有人将矛头指向徐昕的心态变化,认为他经过参加中国男篮集训队之后开始飘了,甚至对杜锋的安排与管教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也有的声音说目前徐昕正处于合同年,休赛期已有不少球队因为欣赏徐昕的内线护框能力,通过不同渠道与他有过接触,让徐昕滋生出了“另谋高就”的想法;更有的人将徐昕的行为和杨瀚森联系了起来,杨瀚森在青岛队获得的核心地位、球权、出场时间等保障让他最终成功叩开了NBA的大门,刺激了徐昕对球队把他作为轮换角色的不满。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徐昕在篮下进攻时抢下篮板,面对对手的多人夹击,他并没有及时观察到外线处于空位的队友杨溢和张文逸,反而选择了一次缺乏合理性的个人单打,最终因走步被裁判吹罚。正是这个略显急躁的处理方式,让场边的杜锋当即提出了质疑:“怎么不分球给队友?没看到外线有空位吗?”而徐昕的回应也很直接:“我没看到。”就是这样一段围绕战术选择的即时沟通与讨论,被外界无限的放大。
其实这种在场上因为进攻细节产生分歧的情况在也正常不过,不仅易建联和周琦在国家队期间也有过一次关于进攻选择的争执,就是国内的最强后卫郭艾伦也有过两次类似的名场面,一次是被吴庆龙痛批“你打的好啊?给我下去”,另一次是被杨鸣怒怼“赢球最重要,怎么跟小孩似的呢?”其本质上都是竞技体育中“对事不对人”的专业交流,而非所谓的“矛盾爆发”。
换个角度想,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有过很多因处理方式、工作方案、执行细节等和家人、同事、领导有不同看法的时候,这些争执的核心,往往是出于对美好生活和工作质量的追求、也是对整体共同目标的负责,而非个人层面的对立。正如球场上的每一次即时沟通都是为了赢下比赛,工作中的每一次分歧讨论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而杜锋和徐昕这种带有竞技压力的即时反馈,恰恰也是广东队提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