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要翻拍《红楼梦》,投资高达七八亿,还在横店斥巨资建了1:1的大观园,你觉得这部经典IP重拍真的能打动现在的观众吗?当初消息刚曝光时,网上炸开了锅,各种关于选角、剧情、服化、投资的讨论直接冲到热搜。现在国剧市场的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大家都在问,这么多钱砸进去,到底会不会翻车?
其实郑晓龙这次不只是资金投入得狠,连细节也做得极致。大观园不是搭个景就算了,而是能住人的实景建筑,连每一个窗户的花纹都考据了清代档案,服饰也用上了纯手工苏绣。薛宝钗的服装偏素雅,林黛玉的发饰主打白玉簪,这些都按书里的描述来的。据说一件黛玉的戏服绣工就要花掉一个绣娘半个月,剧组还请了红学专家坐镇,服化道全程把关。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部剧在场景和美学上,真的是“内行看门道”。但问题来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真的能让观众忽略选角和剧情上的争议吗?
说到选角,今年42岁的孙俪原本要演王熙凤,结果因为“年龄不符”,婉拒了剧组的邀请。谁都知道,王熙凤在书里才十七八岁,孙俪自己也坦言,怕演不出那种少女的灵动和狠辣。网友们也没嘴下留情,直接说滤镜再厚都挡不住“妈味”。孙俪的辞演让剧组一下陷入选角僵局。蒋欣成了网友心中的热门人选,毕竟她在《甄嬛传》里的华妃有狠劲,但郑晓龙又担心华妃形象太根深蒂固,观众容易串戏。有人推荐中戏的00后李宛妲,说她的丹凤眼有点王熙凤的辣劲,还有人坚持得找青衣演员压阵。说白了,现在谁来演王熙凤,都会被拿来和邓婕的经典版本对比,压力可想而知。
不光王熙凤,林黛玉的人选也引发不小争议。32岁的陈都灵基本确定出演林黛玉。她的气质清冷、外形纤细,和书里的“弱柳扶风”形象确实有几分像,而且她是学霸出身,书卷气也有。但林黛玉在小说里初入贾府只有十五岁,网友觉得32岁的陈都灵再怎么扮嫩都难有少女的感觉。而且她的演技一直是两极分化,有人说她柔美灵动,有人觉得她不够有层次,担心演不出黛玉骨子里那种悲凉和孤傲。网络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支持,有人唱衰,大家的关注点不只是外形,还很看重演员本身的表演张力。
薛宝钗的选角也没逃过舆论的火力。赵丽颖和白鹿被网友热议,赵丽颖气质温柔,演技稳定,但有人觉得她太活泼了,难以拿捏薛宝钗的内敛和端庄;白鹿骨相温润,长相有种仕女图里的古典美,网友说她端庄中带着锋芒。其实这反映了大众对角色气质和演员形象的双重期待:既要有书里的感觉,还要演技跟得上。
除了选角,剧本改编也成了这次翻拍的最大争议之一。剧组请来《甄嬛传》的原著作者流潋紫独自操刀,结果一改就是大幅度创新。原本只是配角的贾元春,直接变成了核心女主,宫廷斗争戏份猛增,网友调侃这简直就是“红楼版甄嬛传”。这种改编让红学爱好者急了,他们觉得宫斗化会弱化《红楼梦》原著里的反封建内核,偏离了曹雪芹的本意。剧组还声明完全采用高鹗续写的版本,不用87版那种舍弃“宝玉中举”等情节的做法。有专家出来说,87版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大胆舍弃了高鹗的续写,只保留了曹雪芹的伏笔和悲剧氛围。现在流潋紫这版要宫斗、要权谋、要女主黑化,能不能被老红楼迷和普通观众接受,谁也拿不准。
选角年龄问题也是观众吐槽最多的地方。像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大主角,原著里都是十几岁的少年,结果新剧的演员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檀健次演宝玉,陈都灵演黛玉,年龄相差十几岁。网友说“中年演少年”太违和,行业里常用的“角色年龄±3岁”公式这次直接突破。对比87版,陈晓旭演黛玉时才19岁,邓婕演王熙凤也才30岁,代入感自然强得多。现在为了流量和成熟度找熟脸演员,观众到底能不能接受,这也是个未知数。
有意思的是,豆瓣、知乎等平台对这次红楼梦翻拍的讨论热度极高,评论数和讨论帖每小时都在刷新。根据豆瓣最新投票,超过60%的网友对选角持保留态度,约40%支持剧组在服化道和场景上的还原。知乎上不少影视评论人也表达了观点,普遍觉得服装、场景能提升美学氛围,但演员年龄和剧本宫斗化还是难以让人完全放心。红学专家甚至公开发文建议剧组慎重对待原著精神,别只顾着创新而丢了灵魂。有学者提出,如果剧本一味追求“甄嬛化”,会让红楼梦变成另一种套路化的权谋剧,失去它在中国文学中的独特价值。
当然也有人为剧组说话,觉得郑晓龙拍《甄嬛传》《藏海传》都很成功,流潋紫在刻画女性群像上有一套,或许能为红楼带来新的解读。年轻观众更在意叙事节奏和视觉审美,只要剧情不拖沓、画面够美、角色够有张力,他们愿意看一看,“老IP新故事”本来就需要一点颠覆和创新。
对于剧组来说,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在经典和创新之间找平衡。一边是红学专家和老粉丝坚持原著神韵,一边是市场和资本看重流量和话题热度。场景和服化道可以拉满仪式感,但演员和剧本才是真正决定口碑的关键。我个人觉得,翻拍经典最忌讳的就是过度迎合市场失去原本的气质。创新当然重要,但要是脱离了曹雪芹当年的精神内核,那就只是一个华丽的壳子。
每一版《红楼梦》都有它的时代特征,这一次郑晓龙押注了大投资、大场景,也冒着大争议。究竟能不能成就一部新经典,其实还得等到播出后由观众用眼睛和心说了算。你会为这样的新版红楼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