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稀罕”——光环背后的那丝亲情,能明白吗?
一说起2018年的川航3U8633航班,差不多吧,哪怕不怎么关注新闻的人多半也听过这档子事,机长刘传健救下128人的壮举,那绝对是刷爆热搜,感动公众号转发大半边天,民航奖励500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妥妥的一线好评。
但诡异的就来了,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全国上下都唱赞歌的时候,刘机长的妻子邹函却轻描淡写来了一句:谁稀罕他当英雄。
有人立马纳闷了,这啥操作?这不顶着光环走路都能风生水起吗?500万奖金舍不得花?是嫌弃丈夫置身险境,还是嫌奖太少?还是另有隐情?到底藏着什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心结?
01
咱回头扒扒,人生路不易,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刘传健,多半经历了旁人想象不到的坎坷。
重庆土生土长,人说山城多有“巴适”韵味,可贫苦农家的“巴适”里是藏着牛粪和借钱的憋屈的。小时候吧,家里日子紧巴巴,父母咬牙坚持让刘传健读书,那就是“望子成龙”最质朴的表达了。
懂事点的孩子,谁不明白父母那份期盼?他也是,拼了命学,成绩优秀——重点中学一脚踹进门,家里开心到差点转圈,可高兴归高兴,学费成了天大的问题。
刘传健一度打退堂鼓,说白了是心疼爹妈,可父亲拍板了:“这学不读不行,借钱卖牛都得凑够!”于是家里唯一值钱的老黄牛被处理掉,亲戚朋友挨个转悠,一顿操作猛如虎,硬是凑齐了学费。那个年代,这种事儿在穷苦学生里其实真不稀奇。
其实,第一次离开村子进城读书,除了家里经济压力,还有心里的落差。别说刘传健,就算咱,也会“人比人得死”。城里的同学个个牛气,条件好还成绩顶尖,压力大得跟火山爆发,不掉几根头发算你身体好。这股心理落差,影响了刘传健第一次高考,他没发挥好。不过人家心态很快调整过来,开始琢磨未来。
从小到大,他心里就对蓝天有种特殊的憧憬,据说小时候放风筝,甚至幻想绑着自己飞出去,母亲也劝过:“想飞,长大考飞行员去。”你说母亲是随口一说,还是命中注定也不好说,但这话就像是给了刘传健一个指北,成了他的执念。
几番努力后,1991年,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录取通知书稳稳到手,这小伙子总算离梦想近了点。飞行员可不是轻松行当,淘汰率贼高,刘传健不是那种天赋爆炸型选手,但他拼命。别人歇着,他攒知识、恶补体能,还有随身护着的小本子——遇到死角立刻记下,琢磨到深夜。从那些琐碎努力出发,1995年他第一次单飞,结果还真的碰上了险情——高教机起落架不放,幸好他冷静,塔台帮忙下,好歹安全落地。那一回,估计对他刺激很大,心态和技术,一个都不能差。
后来,他转战民航,2006年空降四川航空,仅两年就升任机长,这速度放到业内都很罕见。这说明啥?除了专业,韧劲、责任感都拉满,完全是那种“事上练”的派头。
02
那天灾难降临,可谁都没准备。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按时起飞,重庆飞拉萨,旅客上飞机时谁还觉得会遇到什么状况?飞机没爬多久,驾驶舱传来一声异响,前挡风玻璃直接裂了。所以说啊,意外总喜欢找最不防备人的时候降临。
这还没缓过神,噼里啪啦又是巨响——挡风玻璃彻底炸裂,零下几十度的寒风,“呼啦”一下灌进驾驶舱。通讯断了,仪表盘乱套,自动驾驶罢工,机组成了“灾难片”现场。试想一下,万米高空,失压低温,尖叫连天,哭喊吓到旁人都直冒冷汗。刘传健身穿单衣,手指吹到麻木,人快被冻成冰棍。副驾驶还被气流卷了回去,撞在操纵杆上,飞机干脆急速俯冲。
一分钟没喘息,各种危机叠加,飞机每分钟下坠三千米。脑子还转得快吗?说实话谁碰到这么多事也该慌,刘传健偏偏死死抓住操纵杆,强硬扳回原位。关键时候,机长、乘务员、第二机长梁鹏全部顶上,协同救场,乘务员一边安抚乘客,一边赛跑一样发放氧气面罩。这种团队精神,说到底就是危机时刻的底线。
飞机超重,放油不灵,成都双流机场空管直接清空跑道,所有等待都拉到一线。幸亏刘传健多年的经验没白练,硬是手动操控这架“千疮百孔”的飞机,顶着逆风平安降落。飞机稳稳落地的瞬间,无数人掉泪。这是与死神赛跑的34分钟,刘传健靠着技术、心理和责任感“活生生”救下了128条命。
03
人们讲英雄,讲荣誉,讲五百万奖金,赞美的声音铺天盖地。这种场面,看似皆大欢喜,但回头听听妻子邹函在被采访时的话:“谁稀罕他当英雄,希望民航以后再也没有英雄。”听完这句,多少人眼眶一热。
细品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无奈又复杂的亲情表达。家人最希望的,不是领奖台上的光辉,不是荣誉证书,不是奖金数字,而是那个人安然无恙,平平安安。
刘传健成了“英雄机长”,可是站在妻子的视角,他是那个普通的,柴米油盐过日子的伴侣,是家里的顶梁柱。每次飞行,家属都要忍着“万一”的隐忧。谁不怕?说真的,每一次航班起飞,心都在嗓子眼里。灾难也许不会天天发生,但发生一次,就足够让家人辗转难眠。
奖金再多,荣誉再高,万家灯火下最珍贵的,就是平安归来。邹函的一句话,类似谐音梗也好,冷淡也好,其实是把万千飞行员家属的真实心情都说了个透。社会和家,是两层视角,英雄光环下,有多少妻子、母亲、父亲在默默承受焦虑和煎熬?哪怕再有排场,谁不希望自己爱的人别碰险?真要选,她宁可丈夫平平凡凡,万年不出事。
04
这个世界,英雄确实少见,但谁又真的想当英雄呢?试问,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光环耀眼或许是社会追捧的结果,但家属心里其实都明白,英雄往往意味着极端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刘传健的事迹值得敬佩——他用生命去守护别人的生命,职业精神杠杠的。他背后,是努力、勤奋、坚持,也是不断克服自我和命运带来的种种挑战。但咱们别忘了,真正“稀罕”的不是头衔,而是每一天能平安打开家门的那个熟悉身影。从农村求学、拼命拿下飞行资格、经历生死一线,刘传健的人生说是“传奇”,不为过,但传奇的背面,是家人的担忧,是妻子的泪水。
人们习惯在灾难中歌颂英雄,媒体高调报道、网友刷屏点赞,社会的热情很快归于平静,但对家人而言,他们要面对的,不是荣誉过后的一时热闹,而是以后每一班飞机的提心吊胆。一句“谁稀罕他当英雄”,有着太多说不明、道不尽的复杂情感,夹杂着心疼、无奈、怨气和爱意——这不是矫情,而是现实。
其实,英雄不必挂满勋章,普通人的平安就是最珍贵的夸奖。
互动话题:你怎么看英雄背后的家属情绪?如果是你亲人,用命救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欢迎大家留言聊聊自己的真实感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