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已经连续七天收阳线,市场气氛几乎要沸腾,很多人说这像极了去年9月24日那波史上最短疯牛,情绪都快满溢出来了。
你要说现在大盘不是结构性牛市,没人信,七连阳这种走势,搁以前没点牛气根本走不出来,走到3669点,距离3674点只差临门一脚。
盘面上,主力资金轮动速度真快,今天又有1.9万亿成交量,大家都在等明天能不能突破2万亿门槛,市场的火热程度让人不敢眨眼。
有意思的是,今年这波行情和去年那次疯牛完全不一样,去年9月24日—10月8日,半个月电梯般快速拉升,情绪一波流,短暂又猛烈。
而今年从3040点慢慢爬到3669点,127天,含周末和节假日,像是在走步梯,稳扎稳打,大家边走边怀疑,边走边观望,心态完全不一样。
现实是,2025年8月12日这天,市场气氛在突破前夕达到了顶点,但多数机构和老韭菜心里其实更警惕,觉得风险和机会都在并行。
很多人记得去年9月24日那天,成交量和点位现在其实很像,换句话说,压力和机会是并存的,市场心理博弈到了关键节点。
有资金觉得这波结构慢牛更健康,像步梯一样,节奏慢但空间大,持股信心更足,也有人担心,一旦龙头股涨不上新高,补涨品种就容易出问题。
2025年8月13日,市场即将挑战3674点,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个关口,突破了意味着新一轮行情开启,压力没扛住可能就要回撤。
技术面上,3674-3680点变成了短期生死线,大家都说到了这个位置,该减仓就减仓,不能再贪,行情高位了,安全第一。
但也有人说,行情连涨七天,疲劳感很明显,再往上冲,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大幅回调,操作上还是要快进快出,别恋战。
从市场结构看,科技主线依旧是主角,8月中下旬的行情,很大概率还是要靠科技赛道撑场面,其他板块只是配合演出。
回顾整个2025年这波行情,从3040点到3669点,127天慢牛,市场涨了629个基点,跟去年半个月的疯牛对比,韧性和深度都不一样。
在结构性慢牛过程中,主线轮动,科技、赛道股、周期股相继表演,可资金分歧也一直在加剧,每一次高位震荡都提醒大家风险未远去。
有交易者说,行情的本质其实并没有变,低位便宜才是硬道理,谁能扛住压力,谁就能笑到这句话,放在每一个板块都成立。
8月13日,市场突破3674点前夕,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气息,大家都在问:会不会一鼓作气再创新高,还是高处不胜寒?
资金面上,成交量已经逼近去年的高点,1.9万亿和2万亿的关口,就是市场信心和风险的分水岭,能不能站稳,看得见也摸得着。
有分析师评论说,这波慢牛走得比想象中坚实,主力控盘节奏非常好,但越到高位越要小心,市场风格说变就变。
行情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人都觉得,风险和机会已经难以分辨,只有不断观察主力动向,才能抓住下一波机会。
市场连涨七天,已经到了临界点,8月13日无论如何都会是一个分水岭,行情怎么走,大家都心里没底。
有人说,这种行情最考验人性,贪婪和恐惧轮流上场,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在关键节点做对选择。
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突破前夕,市场都会给出信号,资金流向、主力护盘、散户情绪,都是重要参考。
目前来看,科技主线依旧强势,但补涨品种随时可能变脸,市场的敏感度极高,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大震荡。
有人调侃,现在行情像走钢丝,既要抓机会又要防风险,稍不注意就会被市场教做人,这种状态让人既兴奋又焦虑。
市场的复杂性就在于此,表面看似繁荣,其实暗流涌动,任何风向变化都可能带来剧烈波动。
8月13日,市场挑战3674点,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行情能否延续,科技主线能否继续,补涨品种会不会跟上,悬念重重。
有人说,最怕的不是跌,是涨得太快太猛,让人看不清市场需要冷静,需要理性。
也有人觉得,这样的行情才有意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键看你能不能踩准节奏。
行情进入新阶段,分歧加大,资金博弈激烈,市场随时可能变盘,谁能笑到拭目以待。
今天的故事讲到这里,后面的剧情,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市场的脉搏,依旧跳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