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浙商证券惊爆:A 股开启 “系统性慢牛”,与疯牛说拜拜?

浙商证券最新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直言A股正经历历史上首次“系统性慢牛”。

不是吧,过去那种暴涨暴跌的行情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当下上证指数年化涨幅约20.04%,日均振幅低至1.2%,相比2007年501%的疯狂涨幅和2.8%的历史振幅,市场简直稳得不像话。

不得不承认,这次行情透着一股“不一样”的气息。

01 历史大不同,慢牛“稳”字当头

过去A股牛市什么样?“高斜率暴涨”是标配,2007年涨幅501%,2015年创业板指年涨173%——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如今呢?

数据显示,本轮行情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上证指数呈现“峰谷渐次上移”形态。2025年8月突破3647点后未出现放量滞涨,市场中枢稳步抬升。

这上哪儿说理去了?

波动率骤降更说明问题:创业板指日涨跌幅超2%的天数减少了40%。你说这是市场“蔫了”?呵呵,不如说是成熟了。

机构资金占比从2020年的16%大幅提升到25%,12.16万亿公募权益基金压阵,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持续入场,彻底改变了散户主导的“情绪市”格局。

市场不想疯,只想稳。

02 三大引擎轰鸣,慢牛有“硬支撑”

慢牛凭什么走得远?背后是实打实的三大驱动力。

政策组合拳堪称定海神针。2024年“924政策”释放流动性直接推升上证单日大涨4.15%,2025年社保和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提至30%,险资风险因子调降。

银行等蓝筹股更在市值管理新规下形成稳定回报机制,工商银行三年累计分红收益率达5.2%,吸引险资等长期资金入驻。

这哪是炒股?分明是种“息”!

产业升级则是另一台引擎。国产算力链强势崛起,华为昇腾芯片2025年Q2出货量增长67%,AI服务器国产化率已达35%。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8.7%,新能源车出口量激增42%。

企业盈利韧性硬生生扛住了宏观波动。

不得不提的还有全球资本再平衡。美联储降息后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升破7.1关口。2025年上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1860亿元,配置型资金占比高达73%。

外资用真金白银给中国资产投票。

03 结构分化中,暗藏“黄金赛道”

慢牛≠所有股票齐涨,结构性机会才是王道。

“1+X”配置策略正被市场验证。2025年金融(40%)+科技(30%)+低估值周期(30%)组合年化收益达21.3%,最大回撤仅9.8%。银行股3.2%的平均股息率提供了“安全垫”。

你说是吧?防守反击才是王道。

高景气赛道依然耀眼。第三代半导体设备订单增速超50%,AI服务器出货量年增120%——但需警惕部分概念股PEG超过2.5的泡沫苗头。

港股市场则展现另类机会。新经济板块估值较A股同类公司低28%,餐饮、博彩等行业PB仅1.3倍。2025年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科技股达860亿港元,聪明钱早已悄然布局。

有些话不能明说,但估值洼地就摆在那儿。

04 暗涌的逆风,慢牛的“清醒剂”

慢牛路上绝非坦途,几朵乌云不得不防。

IPO和再融资年规模超6500亿元,几乎与增量资金总和相当。一旦北向资金月度净流入跌破300亿元,或减持新规松动,资金平衡就可能被打破。

量化交易已成双刃剑,贡献日均成交量35%的同时,导致指数每创新高后需7个交易日消化筹码。2025年4月科技板块单周13%的剧烈震荡,就是程序化交易的“杰作”。

你说这让人不为难吗?

外部风险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债收益率反弹超4.5%或地缘冲突升级,EMVIX波动率指数已高于A股15个百分点。产业层面,AI应用商业化若延迟,科技股估值难免承压。

05 写在最后:

不得不承认,浙商证券的“系统性慢牛”论断揭示了一个重大转变:A股正从“政策市-情绪市”转向“基本面驱动+机构化治理”的新范式。

这轮行情的本质,是中国经济“从速度到质量”转型在资本市场的映射。

话说回来,当银行股PB从0.6倍向0.9倍修复,AI国产化率从35%向60%迈进——双轮驱动下,A股或真正步入“稳健长牛”的黄金年代。

市场已经做出选择:慢,是为了走得更远。

但懂的都懂,慢牛≠只涨不跌。在科技与红利的双主线间动态平衡,警惕估值泡沫与外部风险,才是投资者的必修课。

毕竟,真正的赢家,永远属于清醒的乐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