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家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挺吓人,雇主加上雇员一共得出24%,相比美国的12.4%、日本的18.3%、法国的15.45%,都算偏高。不过,这费率高低不能单看,还得配合退休金替代率和退休后能领多久这俩关键因素。
替代率说白了就是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中国城镇职工的替代率挺高,男性大约68%,女性54%,比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都高不少。而且中国男人退休早,女的退休时间也比别的国家短,平均退休年龄主要是男60岁,女50/55岁(最近开始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对比下来,按理说退休时间短,退休金占比高,工资和缴费比例自然得上去了。
举个算术活儿说说:假设人寿75岁,工作25岁开始,退休60岁算,工作35年,退休15年。想拿50%替代率的养老金,得交21%的养老费率。如果退休年龄拖到65岁,工作40年,退休10年,这比率就降到12.5%。退休时间差五年,缴费费率差没少。换句话说,延迟退休能显著减轻缴费负担。
为什么咱们费率高呢?这得从建国初期说起。1953年,就定下了退休年龄和替代率标准,当时人均寿命不到50岁,退休年龄设的比较低(男60,女50/55),替代率设得又挺高。那时很多人还没退休就走了,制度没得怎么调整。现在人活得更久了,退休年龄没怎么提上去,替代率还保持高水平,缴费自然得多,不然财政撑不住。
现在开始推的延迟退休政策,男的打算逐渐提到63岁,女的也会逐步上调。这会减轻缴费压力,把费率从24%往14-17%压。替代率也会相应调整,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了。总体趋势是:降低缴费率,拉长工作年限,退休金比例适当降。
值得一提的是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是另一幅画,替代率太低,粗估不到10%,比城镇职工低太多,缴费压力没那么大但退休生活保障也薄弱。这部分未来得适当增补,替代率要提高,缴费率也得往上调调,保证大家退休后不为钱发愁。
总结下来,中国现在的养老保险结构是“高缴费、高替代、早退休”,原因在历史沿袭和人口预期寿命演变。接下来,政策重心会放在延迟退休和调整替代率,带动缴费率下降,实现制度平衡。毕竟,想省点钱,退休当天离得远点,得工作久点。
你对这“高费率+延迟退休”的组合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百度带货夏令营#